7月22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张军营团队“团聚协同技术”成功应用于鄂州电厂两台33万千瓦机组,在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同时,还有效脱除了三氧化硫,为当下的“霾难防,水难治”问题,提供了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原创成果具显著技术优点,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一直以来,脱硫废水都是燃煤电厂处理难度最大的废水之一,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氯离子,pH值偏酸性、固溶物含量高且具腐蚀性,而最难解决的就是氯离子和腐蚀性问题。除了“水难治”,困扰燃煤电厂的难题还在于“霾难防”。燃煤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排放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会排放大量的三氧化硫。
张军营教授介绍,从环保角度说,三氧化硫比二氧化硫毒性高十余倍,且具有强腐蚀性,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冷凝形成亚微米级酸雾,排放后会与大气中的碱性物质反应,生成大量二次硫酸盐细颗粒物,这些硫酸盐细颗粒物在大气中具有很强的消光效应,或是造成能见度降低和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此外,三氧化硫还是电厂有色烟羽的罪魁祸首,排入大气会形成酸雨不朽情缘官方网站。
去年3月,张军营团队历经十九年研发的“团聚协同技术”应用于鄂州电厂两台33万千瓦机组,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在空预器前喷入脱硫废水,利用高温中的团聚复合剂,大大减少了高粘性硫酸氢铵的形成,在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同时,还有效脱除了三氧化硫。经西安热工研究院对投运后的测试发现,空预器前三氧化硫平均浓度每立方米降低了17.2毫克,三氧化硫脱除效率达到54.3%。
此次鉴定会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组织,鉴定委员会由来自高校、企业和研究院8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岳光溪认为:“该技术的应用没有增加新的污染源问题,是一种比较简约、低成本的降低电厂PM2.5排放的技术,而且还达到了脱硫废水治理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柴立元评价:“该项目围绕燃煤电厂PM2.5脱除效率低、三氧化硫气溶胶污染、脱硫废水回用这三个关键问题,实现了除尘、脱三氧化硫一体化方案,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工程应用,解决了燃煤电厂难题。”
目前,“团聚协同技术”已在江西、山西、新疆、河南、安徽、湖北七省区的2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该技术已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纳入了团体技术标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专家认为,该技术既可应用于火力发电厂,也可应用于钢铁厂、水泥厂等需要污染物治理的行业,建议加快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