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特点是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贫乏。煤化工是实现煤炭从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发展的新方式。利用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衍生出其他能源型化工产品的煤化工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化工及能源领域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组成单元。
自“十一五”期间,现代煤化工开始工业示范,十几年来,煤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建设形成几十个大型现代煤化工能源基地和上百个大型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据有关统计, 至2019年底,煤制油总产能保持在921万吨/年,煤制天然气总产能保持在51.05亿立方米/年,煤(甲醇)制烯烃总产能保持在1582万吨/年,煤(合成气)制乙二醇总产能达到483万吨/年,正在建设和开展前期准备项目约50项。煤炭能源清洁转化并部分替代石油、天然气和以油气为原料生产的化学品替代已初显成效。
但是,煤化工在生产过程中耗水量大,产生的废水成份复杂,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同时,我国的煤炭资源大多都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这些区域常年降雨量低,使得煤化工行业的巨大需水量和地区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之间的矛盾更加成为困扰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煤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伴随着煤化工的发展已取得较大发展,从简单的达标排放到部分回用、逐步发展到废水全部回用,结晶盐的资源化利用,为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作出了有益贡献。
在此背景下,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环保专业委员会、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联合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国内一批较有影响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专家,对现阶段我国煤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编撰了《煤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工程案例》一书。
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介绍了煤化工废水来源及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废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回用水处理、浓盐水处理、蒸发结晶分盐资源化单元处理技术;第七章介绍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全流程典型案例;第八章对运行中亮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第九章提出废水资源化利用问题思考和建议。由袁栋材统稿,汪炎、刘志学审核。
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学术性与系统性强,并含有大量工程实例,对我国煤化工建设、运行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可为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水处理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编委会委员:王彦飞、袁栋材、刘艳梅、刘 正、魏江波、张 仂、卢清松、盖恒军、陈志斌、董运文
主要编写人员:王彦飞、孔 韡、刘艳梅、盖恒军、王 琳、殷 智、江成广、陈志斌、唐 云、梅 红、李 辰、王 杰、谢潇昳、刘洁涛、夏俊方、王晓虎、飞、朱永光、冯晓培
近些年来,我国煤炭资源进行了高强度开发,大型煤炭基地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成为主要煤炭产区。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是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山西及山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矿井水普遍呈现水量大、含盐量高的特征,对我国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以及南水北调沿线带来了较大的环境影响,与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环保意识及国家环保要求、绿色矿山建设目标等存在较大矛盾。
矿井水实际上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水资源,其污染成分主要是以煤粉、岩粉为主的悬浮物和以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等为主的溶解性总固体。矿井水经过资源化处理与利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后,出水作为非常规水资源,可以替代宝贵的地表与地下水资源,对于改善矿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尤其对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等新兴煤炭、化工基地的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我国矿井水抽排量约为71亿吨,其中绝大部分为含悬浮物矿井水;全国约30%以上的矿井水溶解性总固体(TDS)超过1000mg/L,存在全盐量超标问题。目前针对矿井水全盐量超标的问题,中央及地方均出台了相应的要求,2020年10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20)63号》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矿井水处理与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通知要求:矿井水应优先用于项目建设及生产,并鼓励多途径利用多余矿井水。可以利用的矿井水未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的,不得开采及使用其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作为生产水源,并不得擅自外排。矿井水在充分利用后仍有剩余且确需外排的,经处理后拟外排的,除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外,其相关水质因子值还应满足或优于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对应值,全盐量不得超过1000mg/L,且不得影响上下游相关河段水功能需求。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牵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编写了《矿井水资源化和零排放处理技术与工程案例》。
本书介绍了矿井水的来源与分类、相关政策与标准规范、常规处理的技术与工艺、脱盐与资源化处理的技术与工艺、零排放处理的工艺与案例以及新技术展望等不朽情缘官方网站。
本书内容全面丰富,含有大量工程实例,学术性与系统性强,可供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水处理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煤矿管理人员参考。
编委会委员:何绪文、刘 正、魏江波、张 仂、刘艳梅、申联星、卢清松、杨方亮
编写人员:马 赛、肖 艳、杨久利、张 凯、郑利祥、徐旭峰、夏 瑜、章立萍、杨 芊、颜丙磊、谭 杰、朱永光、冯晓培